合理的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我们是大型的锻造厂家,锻造的温度合理的控制是锻造产业的产品品质的核心,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合理的始锻温度与合理的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确定钢的锻造温度范围是常规热锻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合理的确定锻造温度范围?我们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做了详细的概论。
合理确定锻造温度范围就是针对具体锻件,结合生产工艺选定始、终锻温度.其意义在于:1)保证锻件获得良好的内部组织和机械性能,也就是使钢在变形时具有良好的塑性,不产生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锻后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组织.2)减小变形力,减轻设备及模具受 力.3)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4)节省能源,降低劳动强度.对于新研制的钢,手段齐备的研究机构确定钢的锻造温度范围的基本方法是,以状态图为基础,从钢的塑性、锻后质量、变形抗力3方面分别进行热模拟试验(如热扭转试验、自由镦粗 试验、冲击试验等)和动、静态再结晶研究(如加工再结晶立体图试验、加热对钢晶粒影响试验 等),得出对应的温度塑性图、再结晶立体图和抗力图等,然后综合地加以分析确定.一般还应 通过实践应用来验证、修订.因为一般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工具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少,且分别固熔于铁素体、奥氏体或 渗碳体中,所以合金元素仅对铁碳状态图的相变点和相变线的位置有影响,状态图形式并无明 显的改变.因此,铁碳状态图可作为确定这些钢的锻造温度范围的基础依据.高度合金化和冷却时无相变的合金仅靠状态图是不够的,还必须系统地作出塑性图、再结晶图和变形抗力图,才能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始锻温度是指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由于坯料出炉到开始锻造过程中有热量 损失,真正开始锻造的温度稍低些.相反,由于加热必须依靠温度头,因此炉温比允许的加热 温度高(一般结构钢高50〜100 'C).加热温度过高可能进入过热温度区,特别是多数含镍、铬的钢容易出现热处理无法改正的 稳定过热,需要大的变形量才能消除其影响,这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做到.为了避免过热,钢的 最高加热温度必须低于过热温度(比过烧温度低得更多)
钢的终锻温度狭义上指常规的大变形热 锻时应停止锻打的温度.根据停锻后对钢的 组织影响不同,本人认为可以分为两类:A类 指停锻的最低温度,应用时允许少量上偏差,否则,钢的变形抗力增大,塑性变差,易出现 裂纹;B类指随着温降,变形必须持续到的温度,主要用于冷却不相变的钢,应用时只允许少量 下偏差,否则,将得到较粗大的晶粒组织,降低锻件性能.文献所列的就是狭义终锻温度,但未 特别分类(B类有时标“ <”符号),应用时应注意.广义上的终锻温度除了狭义含义之外,还包 括自由锻件精整、模锻件热切边、热校正时允许的最低温度等,后者较前者低50〜80 C.对于相变钢及部分不相变的钢(如奥氏体钢),终锻温度过低,不仅可能造成变形力剧增, 设备负荷加大,模具受力恶化,还可能使锻件局部处于临界变形状态,造成锻后晶粒粗大,或由 于加工硬化引起残余应力,诱发裂纹.所以,为保证锻件内部再结晶,钢的终锻温度要稍高于再结晶温度。